为铸牢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内涵。10 月 19 日晚,数学与统计学院各班级于崇志楼指定教室开展第七周主题班会。全体同学参会,班会由各班班长主持。

班会伊始,班长围绕 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主题,从概念解读、时代意义、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展开讲解。在概念解读环节,班主任结合历史脉络与新时代特征,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,强调各民族 “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”,并重点解读 “五个认同” 的核心内涵,帮助同学们厘清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逻辑。

会上,班长结合校园实际与国家政策,分析在大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意义。从国家与社会层面,指出这是维护国家统一、防范民族分裂思想渗透,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发挥多民族人才优势的关键;从学生自身层面,强调其能拓宽个人文化视野、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,助力同学们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大局。同时,班长还结合校园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政策,引导同学们在践行民族团结的同时,遵守校园安全规定,共同维护校园秩序。

随后,各班围绕 “大学生如何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” 展开讨论。同学们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分享观点,提出要在思政课、专业课中主动学习民族团结知识,选修《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》等通识课程;积极参与 “三下乡” 社会实践,调研民族地区非遗保护;在网络空间主动分享民族团结故事,抵制错误言论。班主任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,勉励大家以实际行动践行 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心共筑中国梦” 的理念,从身边小事做起,尊重多元文化,主动参与校园民族团结相关活动。

会议最后,班长对班会进行总结升华,希望同学们以此次班会为契机,深刻认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,将民族团结意识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学习生活中主动维护民族和谐,用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。

通过此次主题班会,同学们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,明确了自身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责任。大家纷纷表示,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要求,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与积极实践者。